商韵声声·一起学习|商学院师生读 《国之脊梁》(二十六)

发布者:史恒发布时间:2025-03-17浏览次数:10

卷首语

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陈芳允

背景简介

陈芳允(1916-2000),作为著名无线电电子学和空间系统工程专家,是我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1965年,陈芳允担任卫星测量总体技术负责人,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国际领先的纳秒脉冲采样示波器、机载抗干扰雷达等技术,精准适应我国需要的应用卫星系统,为通信卫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陈芳允院士鞠躬尽瘁献身国防科技事业,于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

奋进铸梦辉煌,丹心许国无疆。”当《东方红》的激昂乐章穿越晦暗宇宙抵达国人的耳畔,是谁的泪水不禁潸潸而下?二十载沉潜韬光,五载开拓坚守,这份诚挚又热烈的心意终是迎来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芳允”二字深刻诠释了陈院士不朽的贡献,他始终坚信——人生路长远,立志献芳华;竭诚沥心血,允国壮丽诗。科学因探索而闪耀,技术因追求而进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祖国未来的建设也更加需要每一位有志青年的力量。把握时代风向标,巧借机遇顺风行,伴着头顶的璀璨星光,我们定能凯歌勇进!

商韵声声,一起学习。让我们一起,聆听英雄故事,奏响奋进凯歌。

朗读者介绍

张敬宜,2024级工商管理专业5班组织委员

朗读选段

1970424日晚上,陈芳允漫步在灯火璀璨的上海外滩。突然,整个外滩上空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声。陈芳允循声望去,他身边的电线杆顶端挂着一个高音喇叭。此刻,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声,高音喇叭里又响起了播音员充满喜悦的声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了!

泪水瞬间模糊了陈芳允的双眼,他的思绪回到了五年前……

1965316日,中国科学院领导找到陈芳允,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跟踪测量的技术难题交给了陈芳允负责。卫星上天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地面上要能够知道它的运行轨迹,能够预报它在什么时候会飞到我们国家哪个地区的上空,还要能够对卫星进行控制。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卫星发射。

能够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陈芳允心情异常激动,他想起在曼彻斯特工厂的日夜苦干,想起了回国后逃避参与内战的“苦肉计”……这所有的勤奋与艰苦,似乎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

不容片刻耽搁,陈芳允立即行动起来。当时,卫星测量在我国是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卫星的跟踪观测到底该采用哪种手段和方案,我们完全没有经验。

陈芳允在中国科学院的相关研究所和天文台进行调研,着手各项准备工作,又很快组织起来自天文台、数学所、计算机所等单位的专家队伍,投入模拟计算……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推翻重来、反复论证中,五年过去了。

此刻,陈芳允听到了,外滩上散步的老百姓听到了,全中国人民听到了,全世界都听到了,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了![2]

  1. 节选自百度百科

  2. 节选自《国之脊梁》


文字:虞星海

图片:丁禹齐

音频剪辑: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