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与定位
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决策咨询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成立于2011年11月,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申报、共同建设。研究基地是江苏省社会科学界应用决策咨询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
研究基地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汇聚一流研究力量,对人才领域进行综合性、长期性、前瞻性研究,通过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举办学术论坛、发布研究成果等方式,为省委省政府的人才强省战略建言献策,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为园区、企业、高校院所等用人单位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现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研究基地建设纳入学校人文社科整体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研究基地的人 才队伍建设、基地运行和发展、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有效管理。
1、建设理念研究基地注重联动社会研究力量带动学科与人才发展,坚持打开门做研究,注重发挥外部人才团队作用,积极组织各领域学者共同开展跨学科研究,并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参与实际研究,产出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
2、组织架构
研究基地目前设有主任1名,副主任1名,科研助理1名。研究基地设有学术委员会,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教授担任主任,成员由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人才学会的六位知名专家组成。
3、团队成员与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基地拥有各类专兼职研究人员50余名,其中核心研究团队成员约20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地区与产业人才发展研究:针对地区吸引人才的环境测评、产业园区的人才发展状况、行业性人才的规划与发展等,为区域和行业人才发展建言献策;
(2)组织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针对组织层面的人才引进、管理变革时的人才管理等,与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关联,为组织的人才管理变革提供专家观点和建议;
(3)人才大数据研究:着眼于长期的、基础性的人才研究发展策略,包括人才数据库系统的持续打造、调研数据的不断积累等,作为各类项目的基础性来源,并开展各类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4、经费支持
近来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每年为研究基地的发展建设投入经费15-25万元,江苏省社科联每年给予经费支持10-15万,用于开展开放式课题设立、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图书资料及设备采购等,为研究基地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有效促进了成果产出。
5、管理制度
研究基地依据《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研究制定了《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章程》《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开放式课题管理制度》《江苏人才强省建设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立项经费拨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基地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研究特色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建设,研究基地积极挖掘并精心培育了一批研究课题,助力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
1、融合校内外专家团队,开展跨领域研究
近年来,研究基地立足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家建立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合作。这些专家的学科领域,分布在经济学、教育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技术经济、创新创业、物流管理等不同专业领域。近来年,研究基地每年立项的开放式课题都在20项以上,其中有一半的课题面向校外专家,这些校外专家的加入,不仅有利于开展跨领域研究,还能为基地的研究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选题和视角,对提升基地的研究视野和影响力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2、有效服务政府决策,搭建高端交流平台
人才研究需要服务于政府决策,为此,研究基地积极与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人社厅、江苏省社科联、南京信息中心、江北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开展沟通与联络工作,2017和2018年,研究基地连续两年出版了《江苏人才发展报告》,全方位评价江苏人才发展现状,展示人才社会贡献,相关成果获省人才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研究基地还经常性参与政府部门的日常研究任务,尤其在数据整理和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支持和服务性工作。作为研究平台,研究基地积极开展与人才领域相关行业学会的交流与合作。在省内,与江苏省人才学会开展合作,共同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和两次面向全省的培训大讲堂,提升了在省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省外,与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北京劳动经济学会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参与相关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有效扩展了学术资源。
3、积极打造网络化平台,提升社会影响力
![]() |
2016年12月10日,研究基地举办“人才驱动创新——大数据背景下的产业人才发展战略”研讨会。
![]() |
四、规划与展望
自2015年以来,研究基地与相关高校院所、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共同探究江苏乃至全国的人才发展问题,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在省内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下一步,研究基地将加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智库人才结构,有效整合各类研究力量,为江苏人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1、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智库的建设管理经验,进一步细化研究基地的顶层设计与管理规范,不断加强党对研究基地工作的领导,探索政府采购决策咨询服务制度,推进研究基地建设在制度性布局与市场化运作机制上有机结合。
2、提升咨政服务能力
加强研究基地与人才领域决策部门之间的决策问询、政策评估等核心职能对接,突出专业化发展导向,围绕人才重大理论、人才发展政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及人才评价等问题开展研究,加强对人才领域的长期调研跟踪与咨政积累。
3、打造专业人才团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聘任方式,重视人才的决策贡献能力、理论创造力与领域公信力,探索符合研究基地职能定位的人才评价思路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岗位聘任机制。
4、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研究基地与国内外政府研究机构、知名智库就相关人才问题开展合作研究,提升研究基地的省内影响力与话语权。选聘和吸纳知名人才研究专家参与基地研究工作,同时定期选派基地骨干研究人员到国内知名智库锻炼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