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成长,精进向前——张茹

发布者:史恒发布时间:2022-04-06浏览次数:3206

人物介绍

张茹,女,汉族,20004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8级本科生。曾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2019学年校一等奖学金;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江苏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作为双创项目代表之一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此外,曾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度团学之星;在国家级期刊《中国商论》2020年第15期上发表论文1篇与SCI一区期刊论文2篇。现已推免至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事迹简介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她是多面手,入学两年广泛参与学科竞赛、双创比赛、科研与团学工作;她是英语达人,一举拿下四六级620+,在同次考试中均位列全校前15名;她是满分学霸,入校三年专业与综测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以全院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推免资格;她还是科研小能手,在校期间在外文与中文核心期刊上共发表3篇论文。逆势成长,精进向前,她就是2018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张茹,2020-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夯实基础,厚积中薄发

大学三年来,张茹的必修成绩、综测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名。近期,她以全院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推免资格。在已经修读的65门课程中,她有75%的课程取得了90分以上,4门数学类的课程取得了满分。

夯实基础,深耕数英。英语四级647分,六级627分,在同次考试中均位列全校前15名,她是别人眼中的英语学霸。关于英语学习,她表示:“我觉得英语带给我的是一种视野,每一部美剧、每一篇外刊甚至每一句口语,都是一种享受。”高中时是理科生的她对数学有着异常的热情,在发现自己课内学习还算顺利的情况下,她便报名去参加了数学竞赛,校赛中便取得了文科组第一名,“开始参加数学竞赛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只是想用竞赛再检验一下我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但后来,我发现解数学题其实挺快乐的,做题的时候内心很安静。”每节课都坐在第一排听讲,课后分类整理题目,一本本密密麻麻的好题本是她高数考试取得满分的秘笈,紧接着她又获得了数学竞赛的省赛一等奖和国赛预赛二等奖。

锤炼自我,集体中蜕变

学习不是一场单人马拉松,更不是一场零和博弈。对于张茹而言,最难忘的一次团队经历是那一次双创比赛。2020年那一个暑假,她只放了七天的假期。因为疫情的影响,“互联网+”比赛的赛程延后了,所以许多工作都集中挪到了暑假去做,7.1-7.15打造省赛盲评的材料,8.5-8.15校内集训,8.21省赛决赛。“几乎整个暑假,我们团队都坚守在学校不断打磨材料,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松。”最终,她所在团队的项目斩获了“挑战杯”国赛铜奖和“互联网+”省赛金奖,她也作为项目代表之一受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教育频道的报道。回想起那段为项目奋斗的日子,她翻出电脑中密密麻麻的文件,十万字的创业计划书、数十个版本的PPT、几经更新的答辩稿,都诞生于北辰楼那个小小的办公室。

一次”互联网+”比赛让她迅速成长,成为了集计划书、PPT、答辩为一身的能独当一面的多面手。2020714日,那是她们团队第一次通宵,第二天早上7点才从北辰楼的办公室走出来,返回宿舍。“那天,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两位成员在常熟参加红旅启动仪式,剩下的成员在学校封闭改材料,大家都很疲惫,但是因为有彼此的陪伴,北辰楼的小小办公室也变得很温暖。”在备赛期间,为了打造项目,她还跟随团队多次前往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展开调研。刚去贵州的时候,因为气候和饮食的差异,她和团队的一些成员有些水土不服,每天都闹肚子。在沿河,她们走进了十几个贫困村和代表性企业展开调研,累计走访了800余位农民,深入了解当地的产业发展状况。“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有这样一个契机去到深度贫困县,这是一次十分难忘又可贵的经历。”

不会就学,不给自己设限

不会就学,学不会就再学一遍。刚进入大一时,她便决心要考取初级会计证书,尽管是入门级的证书,对于没有学过任何专业课的她而言确实过于困难。“我觉得自己当时挺笨的,听了两遍网课才弄懂会计分录的编制规则,但很多东西现在回头看又觉得其实很简单,也许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准备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时候,她也曾非常焦虑,国赛预赛不分文理组,同台竞争,但是考试范围内却有接近两章的内容文科组没有学过。于是,那个国庆,她封闭在图书馆通过看网课自学完了未学习过的内容,将竞赛讲义上的题目全部做了一遍,最终顺利地取得了国赛预赛二等奖。

跟很多学长学姐比,她接触科研并不算早,尽管也写过很多课程论文,但集中开始了解某个领域是从大三才开始,刚开始接触实证研究时,她发现自己一点知识储备都没有,没学过《计量经济学》也不会用数据分析的软件,在图书馆坐了一天眼睁睁看着夜幕降临却觉得仿佛什么成果也没有。“很多事情开始做的时候是看不到结果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的成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熬过这个无助、迷茫的阶段便会豁然开朗。”开始,一篇实证研究论文她只能看懂20%,于是便就不懂的地方一点点去查,记录整理下来。“每天积累一点点,实在崩溃了就做做其他的事情,收拾好心情再回来接着做。”慢慢的,她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实证论文,得到了老师肯定的回复后又紧接着开始构思第二篇。一年的持续积累,如今她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从选题、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目前她已经有5篇论文获得了录用或者见刊,包括2SCI一区期刊和1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另有1篇一作的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处于录用状态。在大三下学期,她的一篇独立撰写的论文成功入选了北京大学第三届国家发展青年论坛,论文已被收录至论坛文集,此外论文还入选了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一带一路”建设征文大赛并获得本科生组优胜奖。“这一年的科研积累真的很磨练人的意志,投稿过程中被拒过很多次,但这个过程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论文的不足之处。我发现写论文,初稿一定要一口气写出来,但是后续修改可以放一段时间,说不定会有新的想法和灵感。”

心如止水,书香中沉淀

对张茹而言,最安静的日子是在图书馆的时光。2200是图书馆闭馆的时间,寒来暑往、三年不休,除了日常的上课和竞赛,在图书馆五楼西边的阅览室,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图书馆是她整个大学的见证,每次考试、每场竞赛和每篇论文都是在图书馆分分秒秒积淀的结果。“每次闭馆时和大家一起走出图书馆的大门都有些触动,这么多人都在与我一起努力,我有什么理由不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