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商韵声声·一起学习|商学院师生读 《革命者》第四章(下篇)

发布者:史恒发布时间:2025-05-26浏览次数:10

卷首语

我们必须起来同他们斗争,既然是斗争就再不怕死了!”

——刘华

故事概述

赵世炎同志赴法勤工俭学后,于1921年与周恩来、陈公培等革命者组建“巴黎小组”,成为中共早期骨干。1927年“四一二”政变当日,他察觉异动,冒险赶赴上海总工会,与闸北区委书记郭伯紧急组织工人罢工抗议。面对白色恐怖,他誓言“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在特务围捕中多次化险为夷。同年7月,因叛徒出卖,赵世炎在上海家中被捕,敌人发现其保管的3万银元党产,施酷刑逼供却未果。当蒋介石下令将其枪决,赵世炎整衣赴死,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26岁。他的牺牲激荡革命火种,以热血铸就共产党人“为光明舍身”的信仰丰碑。

 “燧石裂夜燃赤焰,铁骨凝江沸春雷。”他是劈开暗夜的燧石,以法兰西的星火擦亮东方革命的瞳孔。当“四一二”的枪声惊破上海晨曦,他骨骼里迸发的不是恐惧,而是熔断铁链的雷鸣。宝山路的血雨浇不灭青云路上的怒吼,白色恐怖冻不僵他喉间滚烫的“战斗”宣言。二十六岁的脊梁,是刺穿军阀阴云的闪电:在特务的刀尖起舞,在银元的诱惑前筑起铁壁,在刑具的獠牙下高擎信仰的旌旗!赵世炎同志不是陨落的星辰,而是涅槃的日轮——骨灰渗入华夏土壤,每一粒都长出抗争的麦穗;鲜血漫过1927年的年轮,每一圈都在续写“为光明舍身”的史诗。他站着是外滩永不倾斜的钟楼,倒下是龙华永不封冻的春江,以二十六载春秋为轴,转动了一个民族昂首的齿轮。

商韵声声,一起学习。让我们一起,聆听英雄故事,奏响奋进凯歌。

朗读者介绍

张敬宜,2024级工商管理专业5班优秀团员

朗读选段

赵世炎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19212月接到陈独秀来信要他立即与周恩来等人组成旅欧共产主义小组,他和周恩来、陈公培、张申府、刘清扬组成的“巴黎小组”是中共成立时的八个共产主义小组之一。“四一二”政变那天清晨,赵世炎在家中听到枪声,断定出事了,便立即赶赴湖州会馆的上海总工会,途中有逃亡的工人纠察队员告诉他,总工会总部已被敌人占领,赵世炎马上绕过敌人视野,来到纠察队部队附近的一个联络点,与中共闸北区委书记郭伯和会面,两人决定根据急剧变化的形势,紧急组织罢工,以抗议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镇压暴行。

413日,赵世炎和周恩来不顾危险,在闸北青云路召开工人声讨大会,随后数万名群众游行,去第二十六军二师司令部请愿与抗议,要求立即释放被捕的工人,并交还工人纠察队的武器。已经打红眼的国民党军队早有准备,端枪就朝游行队伍扫射……那天本来天在下雨,敌人枪响的那一刻,宝山路上顿时血流成河……

形势急转而下,中共所有活动不得不转入地下。赵世炎等领导人更是面临极端严酷的考验,每时每刻都有被敌人抓捕和枪杀的可能。然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赵世炎,仍然无所畏惧,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在区委会上说:“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有了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战斗就必然面临死亡和牺牲,这就是共产党人从事革命的命运……为了建立新中国和我们的孩子有个幸福的明天,我们可以舍去一切!”

赵世炎虽然年轻,但却是位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他有很多传奇故事。比如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会议,发现被特务跟踪,怎么也甩不掉。正在他着急时,突然见对面走来一位与自己打扮得一模一样的青年。这个青年靠近他时悄悄说:“快躲进那边饭馆,我来对付特务。”赵世炎这才发现这位青年是区委机关的夏之栩(女同志),是专门来掩护他的。脱险后的赵世炎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区委女同志会在暗地里掩护他。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夏之栩告诉赵世炎,她常听李大钊表扬赵世炎如何如何能干,所以心生好感,于是便有了主动暗中掩护他的“跟踪行动”。

哈哈……你太好了!”赵世炎后来与夏之栩相恋,并结成革命伉俪。然而才结婚没多少日子,敌人就在赵世炎家将他逮捕了。开始他们并不知道赵世炎的真实身份,只是发现他家有3万多银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敌人对他施以严刑却没有获得结果,赵世炎也是被叛徒出卖了。这3万元是赵世炎保管的党产,他一家人从未碰过这钱。敌人识破他的身份后,嘲笑他“傻到家”。赵世炎则如此回应那些见财眼开的反动派:“你们怎知共产党人心里想的是什么!”

想什么?”敌人问。

我们想的是广大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和明天有个美好的国家。”

傻,彻底地傻了!”敌人听后大笑起来。他们自然无法懂得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与理想。

1927719日,赵世炎在被关押17天后,敌人接到了刚刚得知赵世炎真实身份的蒋介石下达的“即刻就地枪决”的指令。那一天早饭过后,赵世炎就被叫出牢房。他知道这是最后斗争的时刻了,镇静地理了理身上的衣服,扣好纽扣,像赴宴一样从容。一出牢房,他便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军阀蒋介石!”等口号。刽子手们一听就急了,一阵狂叫:“砍!快快拿刀砍!”

一代英豪、党的好儿子赵世炎英勇地倒下了,鲜血染红了一地……

又一位才26岁的忠诚革命者牺牲在上海滩。[1]

  1. 节选自《革命者》


文字:丁禹齐、虞星海

图片:虞星海

音频剪辑: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