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交汇点】三轮驱动、六维协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面向数智经济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协同融合培养探索与实践

发布者:吴谦发布时间:2021-03-25浏览次数:2009

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数智经济席卷而来,导致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正遭遇着数智思政冲击、人才需求升级、多元协同欠缺和评价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的困扰。

面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新的时代挑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以下简称“南信大商学院”)秉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协同融合”的培养理念,坚持以“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服务定位,以“培养面向和适应数智经济时代的知识体系完备、能力层级丰富、素质优秀全面,能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现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为规格定位,以“思政融入、信息化、国际化、特色化”为工作抓手,逐步建立起 “三轮驱动”(即国家战略指引、企业需求牵引和学科创新引领)重塑“工商为核、融合为基、能力为要”的知识体系、“六维八元”(即知与思、教与研、学科间、学校间、家与校、内与外)协同融合的培养模式和“四维三层”(即综合、过程、结果和增值等四个维度评价和三级评价指标)因材施教的人才质量协同评价体系,并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聚焦数智思政,强化立德树人

数智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数字鸿沟扩大、人工智能伦理争议等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南信大商学院贯彻立德树人,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价值引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挖数智伦理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专业思政体系,实施课程思政“九个一工程”,推进“思政进专业、进教材和进课程”,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养;组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10个课程思政团队,开展《会计学》《金融学》等6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管理》等30余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更新完善30余门课程的案例库;协同课程团队和基层党组织,实施“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多渠道、多方式强化价值引领。

坚持“三轮驱动”,重构知识体系

数智经济下组织重构化、营销大数据化和财会数智化等发展迅猛,推动着传统工商教育知识体系加速更新。

通过落实国家地区重大发展战略、推进气象与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和梳理企业管理技术关键问题,商学院适时优化人才培养,重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知识框架、专业架构和课程体系,积极应对数智经济下经济社会新变革。坚持“三轮驱动”,以工商知识为核心、以交叉融合为基础和以综合能力为导向,构建面向数智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破解企业难题和多学科协同融合的专业架构;融入信息、数学、统计、大气、环境等学科知识,动态优化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等目标导向,重构“学科基础、专业主干、实习实践、大数据基础、气象与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

推进协同融合,创建“六维八元”模式

传统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教学与学术研究、产业发展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而且数智技术赋能不足。

商学院构建“六维八元”协同融合培养新模式,即“知与思、学科间、教与研、家与校、产与教、内与外”等六个维度协同融合,着力破解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脱节等诸多难题。积极推进工商知识技能、数智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协同融合;新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开设通修课程、辅修专业,推进学科协同融合;开展“本导制”、“优本项目”和“学术进课堂”等,推进教研协同融合;成立家校联盟,设立“家长大讲堂”等,推进家校协同融合;联合农行、苏宁和徐工等名企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指导学生、共建商科实践平台和实施“教师工程化实践”,推进产教协同融合;联合康奈尔大学、雷丁大学等开展“3+1”、“2+2”中外合作办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联合培养,推进内外协同融合。

尊重个性发展,构建“四类三层”评价体系

数智经济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需要交叉融合知识技术,强化团队、责任和风险等意识,提升创新、跨界与应变等能力。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滞后于数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坚持“目标导向、过程监测、鼓励投入、及时反馈和适度容错”的基本原则,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常态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多维度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协同评价框架。本改革借助“南信大教育在线”等系列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利益相关者协同的多元化评价,从而健全综合评价;以目标分解为基础,实施多阶段、递进式的过程评价,从而强化过程评价;采用CIPP评价模式,构建“两主体三层级”的师、生投入与产出量化评价指标,从而改进结果评价;定期和不定期收集有关数据,长期跟踪学生职业发展,及时反馈并优化培养方案,从而探索增值评价。

升级团队建设,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商学院组建了“海内外、校企间和专兼职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学院目前拥有专任教师72人,博士化率80%、高级职称比例61%、海外学习经历占比90%。12名老师获得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省“青蓝工程”优秀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荣誉。另外,聘请20余名行业实务界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协同培养专业人才。

商学院共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MPAcc、MBA等四个专业硕士点,2008年工商管理学科获批为国家气象局重点学科;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三个工商管理类专业连续五年排名B+等级以上(武书连排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连续五年排名为A等级。学院以教育部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江苏省“十二五”工商管理类重点专业、会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等高等级项目平台为支撑,大力推进工商管理类人才协同融合培养。依托这些平台,广大教师聚焦政府需求,踊跃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同时深化产学合作,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如为江苏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节省物流运输成本2亿元等。

近年来,学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改革项目奖项7项,《会计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7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申获《数智时代创新创业教程》等11部省部级重点教材,荣获省部级教育教学类成果奖项9项(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荣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工作者”等人才称号12人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纵向课题近100项,年均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年横向经费突破400万元,发表高等级论文200多篇,ESI热点与高被引论文20余篇,省内第四家突破UTD24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和省部级以上学会奖励10余项;政策咨询成果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省长吴政隆、副省长马秋林等国家及省部级领导批示5项;学生荣获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38项;韩硕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0人获得江苏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近5年学生平均升学率约20%,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一直稳定在近99%;98.6%的受访单位对学院毕业生表示满意,97.3%的毕业生对已落实工作感到满意。

商学院先后承办或举办“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国际会议”“中国管理科学2017年学术年会”等一系列高级别学术会议,学院教师赴法国波尔多大学参加第二十三届数学规划国际大会、赴挪威科技大学参加第十五届随机规划国际大会等国际性会议,有效宣传了学院人才协同融合培养的主要经验,该做法也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和江苏省人才学会等高度评价。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JnSrlzhUo7Eb7Wxq/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